■ 本报记者 方盼亮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全国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市“三农”战线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汲取养分凝聚力量,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这话真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枞阳县金江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方爱春在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时感慨万千。今年,他种植的1280亩稻虾田喜获丰收,水稻亩产1300斤,小龙虾亩产300斤。合作社不仅常年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还连续多年承担起枞阳县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扶贫“万千工程”任务,带动周边5个村近千户群众增收。他说,将继续钻研技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乡亲种好粮食、共同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他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让我们这些‘三农’工作者备受鼓舞。”义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卫国说,他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加压奋进,将中央及省市各级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枞阳县农发公司承担枞阳县2021年度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涉及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新种植的水稻、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在田间铺成一片片绿毯。经测算,这些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可提高100斤,亩均节本增收300元。望着曾经分散、闲置的小田块变成现在“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连片良田,公司负责人章杰喜上眉梢,“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国企担当,不断拓宽投入渠道,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田综合效益,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我市已进入汛期,全市163座小型水库、20495口当家塘、5120多公里的农村主要沟渠及509座固定排灌站等水利工程设施正在为保障全市粮食丰收发挥重要作用。市水利局副局长王诗斌表示,他们将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规模化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提高防洪和蓄水灌溉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水利力量。